“幫個忙行嗎,”潛水教練朋友問我,這位退役的海軍陸戰隊員居然臉紅了,這可奇了,“我能借些你的備用裝備嗎?”

“沒問題啊,”我說,壓根兒沒多想,“需要啥?” “全都要。”他苦笑道,我迎著早晨的陽光瞇眼看著他,肯定自己聽錯了。

“我把裝備忘家裏了。”盡量掩飾自己的驚訝,我踱過停車場的沙石地,去車裏找出備用裝備包。 老實說,這是個潛水日健忘的極端例子。不過,潛水課需要的裝備和教學輔助用具林林總總,很容易會忘了件關鍵的裝備,讓你手忙腳亂的現找人借。采納一個簡單的培訓和備用裝備收納系統,即可避免這種狼狽局面。在若干方式中,我提倡“盒子法。”

盒子法

我天性懶散,如果能走捷徑,我都會欣然采納,所以“盒子法”對我很有吸引力。這個系統實踐起來是難以置信的簡單。

首先,你列出一份通常教授的課程清單(開放水域,進階,導航,等等),歸總教課所需的裝備和教學輔助用具,並和你的每次潛水都要用到的潛水包分開。舉例來講,你把搜索尋回潛水課程所要的放在一堆,包括提袋,打結用的線繩,更大物件需要的配重帶,和一個顏色醒目的手機盒來裝你的細小物件。然後,為每一門課程選一個大小合適,結實,有蓋子的防水盒(類似有蓋子的透明塑料鞋盒,有的課程需要更大的盒子)。每一個盒子都標註好,只裝這門課程專用的物品。比如,救援課一個盒子,深潛第二個盒子,沉船第三個盒子,等等。

精細一點的話,你還可以在盒子底部鉆些導水的小孔。 把一門課所需的物品都放妥在專用的盒子裏,要教那門課時,只要帶上那個盒子,連同你每次潛水都要用到的潛水包,就準備就緒了。 這方法的重點在於:你必須把所有物件放回到正確的盒子,並即時替換任何丟失或消耗了的物件。盒底導水的小孔讓你可以清洗和放回所有濕了的物件,而不用擔心它們泡在水裏。 將盒子不加蓋,放在通風處晾幹,然後蓋上放好,直到下次要用的時候。

一種生活方式 

除了潛水裝備,盒子法也適用於收納應急物品,多余的文件,寫字板,筆,潛水必需工具包,甚至於水和零食。多謝盒子法,讓我身為一名潛店經理和課程總監,每年組織30位潛水員的周末潛水,也可以從容不迫,極少丟失器材。沒有任何系統是完美無缺的,但是堅持這個方法能讓你節省時間,減少壓力,專註於真正重要的:你的潛水員。


作者 Robert Currer


推薦文章